目前分類:海角七號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明星 

國家公園的理念,濫觴於一百多年前的美國,臺灣則於1984年正式成立第一座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

十八世紀末歐洲浪漫主義對大自然開始有了新態度,處於開拓時期的美國,也在文明與開發所帶來的破壞下開始倡導回歸自然、保育自然,甚至美國政府也極力地想找出代表美國的國家象徵事物,故這樣的氣氛終於醞釀出國家公園的成形及誕生。

就在1870年,美國的一支探險隊發現了懷俄明州的黃石美景,因感動所做的廣泛報導,使大眾產生了不使淪為私人開發犧牲品的保護觀念,經過一年多的奔波努力,終於在1872年3月1日立法通過成為美國也是世界的第一座國家公園-黃石公園,這在當時美國國會鼓勵開發公有土地政策上,很明顯的是個歷史上的奇蹟。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家公園的觀念逐漸成為世界各國所接受,且歷經這近百年來的演變,設立國家公園已成為先進國家推動資源保育與文化古蹟的一種文明運動,並且是確保自然資源在保護與永續發展最高層次的土地使用方式。直至今日,世界上已約有143個國家或地區設置了1700座國家公園,平均每座國家公園面積約為24萬公頃。在亞洲地區,目前日本國家公園已有六、七十年之歷史,韓國則有二十五年歷史。
 

臺灣設立國家公園的構想始於日 治時代,當時籌劃的「新高˙阿里山」、「次高˙太魯閣」、「大屯」等國立公園計劃,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而擱置。光復後經濟起飛,高度工業化讓臺灣的生態環境付出了相當的代價,故直至80年代環保意識覺醒,政府對環境保護與資源保育愈重視,才加速推動國家公園的成立。1972年,政府公佈「國家公園法」作為保護我國自然生態資源的法令依據,1984年成立墾丁國家公園,接著十年期間陸續成立玉山、陽明山、太魯閣及雪霸等四處國家公園,1995年再加入金門國家公園、2008年又加入海洋國家公園迄今,已有7座國家公園的設立。

 

墾丁國家公園位於台灣本島最南端的恆春半島,三面環海,東面太平洋,西鄰台灣海峽,南瀕巴士海峽。陸地範圍西邊包括龜山向南 至紅柴之台地崖與海濱地帶,南部包括龍鑾潭南面之貓鼻頭、南灣、墾丁森林遊樂區、鵝鑾鼻、東沿太平洋岸經佳樂水,北至南仁山區,計18083.50公頃。 海域範圍包括南灣海域及龜山經貓鼻頭、鵝鑾鼻北 至南仁灣間,距海岸一公里內海域,計15185.15公頃。海陸域面積共 計33268.65公頃。為達成保育、研究及育樂之目標,本區域之土地按照現有的土地利用形態及資源特性,依國家公園法第十二條之規定,分為生態保護區、特別景觀區、史蹟保存區、遊憩區、一般管制區等五種管理分區,分別制定不同程度之保護計畫,使本區域內之特色得以存。

 

 

 
植物世界
 
墾丁國家公園屬於熱帶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3度,夏季漫長,冬季不甚明顯 。年降雨量約2200mm,雨季集中於五月至十月,乾季由十一月至翌年四月 ;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則東北季風盛行,俗稱「落山風」。由於氣候特殊及地形變化多端,使本區孕育了豐富的植物生態相。  
本區內的自然植被,分為海岸植物群落及山地植物群落兩大類:





珊瑚礁植物帶
本區有臺灣本島最大面積的臨海珊瑚礁植物帶,以灌木狀之水芫花代表。
草本植物帶
通常緊鄰臨海珊瑚礁,而分佈在砂地或砂丘上,以馬鞍藤及海埔姜為主要植物。
灌木植物帶
植物樹及分支均低矮,且為匍匐狀,故常在草本植物形成一道天然的防風牆,以林投及草海桐為主,也常見白水木、黃槿等小喬木。
海岸林植物帶
曾分佈於南灣至鵝鑾鼻一帶海岸,目前因人類的墾植,只餘船帆石至香蕉灣一帶倖存。此類植物以棋盤腳樹及蓮葉桐為代表種,最大特色在於其種子或果實得藉海流傳播,且能在離海極近的土地上萌芽並發育成林。





水生濕地
植物帶
分佈水埤、溝渠及廢耕水田,以螢蘭、野荸薺、李氏禾為主。
草原植物帶
大多係焚燒及放牧之產物。以印度鴨嘴草為主,分佈在南仁山盆地四周之低矮丘陵。
灌叢植物帶
分佈在東向或東北向坡面之迎風地區,一般在坡度較陡之低矮丘陵,以大頭茶、恆春楊梅、虎皮楠、恆春石斑木為主。
森林植物帶
植物群最為複雜,也最原始性,尤其在一些以殼斗科為主之植群,在臺灣本島僅見於本地。並有罕見之莎草蕨、野生蝴蝶蘭等珍稀植物。
國家公園內有如大自然之博物館,本區內有數處代表性之植物區,十分珍貴, 極需妥善保護其自然繁殖。例如:
南仁山區季風林
因受季風及雨量季節性的影響,其森林形相為臺灣本島所僅見,是目前僅存的低海拔原始林,原生維管束植物約有1234種, 約佔臺灣本島維管束植物之30%
船帆石至香蕉灣海岸林
為台灣目前僅存的完整海岸森林,可以看到海岸植被的各種不同演替過程,己被劃入生態保護區,予以妥善保護。
墾丁森林遊樂區之原始林
為台灣僅見高位珊瑚礁植物,熱帶雨林及 季風林植群之混成林,尤其是榕樹類植物之不定根到處伸展,交雜於珊 瑚礁上,形成垂榕景觀,蔚為一大特色。
由於墾丁國家公園豐碩的植物相,正如一座植物樣本寶庫,需要我們的愛護,讓它永遠保存自然狀態,並確保其生態系之穩定性及異雜性,以供世代人類還能研究及欣賞。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海洋世界
 
墾丁國家公園是我國7座國家公園中,第一個規劃涵蓋海域的國家公園。海域有黑潮流經,年水溫之變化在22到29度之間,且無大溪流沉積物排放影響,水質清澈,溫度適宜,故適合多種生物生長。由珊瑚所構成之富麗堂皇的海底皇宮、五彩繽紛的珊瑚礁魚類和各式各樣的海貝、藻類間形成絢爛瑰麗的海底景觀,茲舉有代表性的種類簡述如下:  
珊瑚
珊瑚類是恒春半島海洋生態系中最重要的角色。珊瑚屬於腔腸動物,在外觀形態上可分為石珊瑚及軟珊瑚兩大類。石珊瑚具有堅硬的石灰質外骨骼,是建造珊瑚礁的主要種類。軟珊瑚則是僅有骨針,群體柔軟。因此在生態上亦可將珊瑚分成造礁珊瑚及非造礁珊瑚兩大類。根據調查本區計有236種以上的石珊瑚,軟珊瑚種類雖少但數量多,尤其是在後壁湖漁港至大咾鼓之間,及雷打石至貓鼻頭一帶沿海之海底,形形色色之軟珊瑚覆蓋面積極大,生長稠密,而構成美麗壯觀景象,不僅是在台灣海域僅有,在世界上也不多見。
魚類
目前在本公園之沿海,己發現珊瑚礁類約有1015種,沿海的魚類依其棲息環境之不同可分為:1、潮間帶魚類。2、亞潮帶珊瑚礁及底棲性魚類。3、沿岸及近海底棲性及洄游性魚類。前兩類即為一般所說的珊瑚礁魚類,多數具觀賞價值。第三類則為漁業主要漁獲對象,具經濟價值。如巴籠、烏尾冬、雨傘旗魚、鬼頭刀等。由於珊瑚之結構複雜,因此生活在其間之魚類及其它生物相均十分豐富,且大多有甚為鮮豔的色彩及美麗的花紋,在本公園常見之魚類有蓋刺魚、雀鯛、隆頭魚、粗皮鯛等,因其有美麗之花色及多樣體型,往往成為最佳的觀賞魚類。
貝類
本區內之貝類約有146種,分佈之區域於佳樂水一帶及蟳廣嘴至貓鼻頭延伸到後壁湖、墾丁、砂島一帶沿海,大多為腹足綱及斧足綱,少部份為多殼綱與掘足綱,除可供食用及觀賞外,尚可製成各類不同之飾品。但,近年來貝類採捕嚴重,應予適當保護。
藻類
本區有藻類約有134種,包括綠藻、藍綠藻、褐藻及紅藻,為潮間帶主要基礎生產者,以及多種海洋動物之餌料、棲息、繁殖的地方。因此海藻對沿海附近的生態系之平衡有重要的貢獻。沿岸的海藻不僅構成了優美的景觀,也是研習潮間帶生態系之最佳指標物。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ICON 人文資產
 
墾丁國家公園內不僅自然景觀資源豐富,也有許多而且值得珍惜的文化資產。目前發現的史前遺址計有六十餘處,其中以墾丁及鵝鑾鼻史前遺址最具代表性:  
墾丁
史前遺址
位於石牛溪東畔,於西元1903年由日本人宮本延人發現,其中多為石板棺,距今約四千餘年,為目前為止少數未經人為擾亂、保存良好的史前遺址。遺物中尚有細繩紋陶器,此為新石器時代一項重要的工藝發明。
鵝鑾鼻
史前遺址
位於燈塔西北側之珊瑚礁及緩斜面上,民國四十五年首為林朝棨發現,七十年公園規劃時再度發現,距今約二千年到五千年,代表了舊石器時代的先陶文化,新石器時代的細繩紋文化。
本區近代文化及古蹟均為豐富,其中以南仁山石板屋及鵝鑾鼻燈塔等地區, 己劃入本國家公園,加以保存:
南仁山
石板屋
位於南仁山腰近九棚灣處,為一土族舊社遺址,房屋以石板構建而成的,石屋分列為四排,約六十戶,今己傾圮。距今約七百年歷史, 其建築格調類似今之排灣族。屋內有養豬遺跡,屋外有一座尚稱完整的祭台。
鵝鑾鼻
燈塔
鵝鑾鼻海面為海程轉捩之處,下多暗礁有礙船隻航行,燈塔於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興建,由英技師哈爾定策劃,清吳光亮、周有基監督,時經六年而於光緒七年完成,次年(1882年)啟用。迄今己有百年的歷史。其間歷經戰爭的破壞,民國三十九年整修,內設大型四等旋轉電燈,光度一百八十萬燭光,見距二十海浬,為航海重要指標。
砂灘上的小精靈(有孔蟲)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綜觀臺灣本島的海灘,只有恒春半島的珊瑚砂是名符其實的海裏來的砂,而其中最令人驚豔的,無疑是珊瑚砂中的有孔蟲,孔蟲的殼體,粒粒晶瑩剃透,散發大自然造物之美。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現生有孔蟲
在佳樂水海底調查,團扇藻布滿海底,初時只覺得藻葉上都是泥砂,感覺髒髒的,但在低頭細看下,才發現,幾乎是滿滿的底棲有孔蟲附著在藻體上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聯合瓣葉珊瑚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聯合瓣葉珊瑚,顧名思義,外型看似一瓣一瓣的珊瑚石,其實是同一系列之珊瑚石,由片狀之構造相連成束。其一般呈現半球型,分布在水流較緩的淺水域,群體呈現藍、綠或褐色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蕈珊瑚
蕈珊瑚是單體珊瑚,一般生活在海流較為平坦,珊瑚礁區凹陷的孔穴或窪地,具有微弱的移動能力。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棘穗軟珊瑚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通長生長在礁石崖壁底部,或洞穴中較為隱蔽的環境中,群體有多種豔麗的色彩,一般分布在水深十公尺。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花環肉質軟珊瑚
通常生長在海流較強的海底平台或斜坡,在水深5-15公尺最為常見,生活群體呈現金黃或黃褐色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白蘆莖珊瑚

白蘆莖珊瑚細細長長好像是鞭狀的珊瑚,又被稱為海鞭珊瑚。在生態上,它生長至某一階段後,前端會自行斷裂,落在附近繼續生長,所以此類珊瑚常會形成大的群落。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區塊標題項目符號圖示紅海扇
海扇常生長在水流較急的岩壁,群體生長方向常垂直於水流方向。早期在墾丁國家公園海域內的海扇分布極多,但近年來受到人為破壞已逐漸減少,亟需加以保護。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船帆石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船帆石是南臺灣著名的景點。地形學上稱之為「石柱」的凸出珊瑚礁岩塊,並非在原地形成,而是由上方臺地上滾落的老期珊瑚礁岩侵蝕殘留形成。由特定角度觀看,酷似美國前總統尼克森的樣子,令人稱奇。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親親岩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鵝鑾鼻公園的海邊,二塊互相接近的礁岩被稱為「親親岩」,其近海處可以見到典型的海蝕凹壁的景象,是現生海岸線的代表地形。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調整表格寬度的透明圖

Oo秋八月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星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照片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聯絡電話:08-8825001
景點地址:車城鄉後灣村後灣路2號
開放時間:平日:09:00-18:00
假日(六、日):08:00-18:00
7月,8月:08:00-19:00

更多資訊:http://okgo.tw/buty/00718.html
文章來源: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1991年,「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籌備處正式成立,篳路藍縷的規劃建設工作於焉展開…,歷經無數的努力與挫折,終於在民國89年2月25日完成「台灣水域館」開館,從此正式朝向國際海洋教育與研究的無限領域邁開腳步。

在館務多功能性的思考下,除了教育、學術、保育層面的提昇外,「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亦朝向社區性、娛樂性、國際性…等全方位的領域拓展;同年七月,館中之水族館部門,在甄選後委由「海景世界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專業經營管理。此舉,不僅開創國立社教單位首宗委外經營的案例,更徹底落實專業分工的合作理念。

未來,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繼「台灣水域館」、「珊瑚王國館」開幕之後,將以結合水族館及全數位影像化的方式,介紹涵蓋全球水域、古海洋的「世界水域館」,所有進度預計將在民國94年年底以前完成。屆時「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不僅將成為國際級首屈一指的博物館,並將為中華民國在跨世紀的海洋教育、研究、展示方面,寫下最耀眼的一章。

交通資訊

1.由高速公路末端接17號省道,過水底寮轉1號省道、26號省道,依指標前進即可到達。
2.由九如交流道下南二高,接3、1、26號省道南下於車城轉入西岸景觀道路,再依指標前進即可抵達。
3.於高雄火車站前,搭往車城或墾丁高雄客運,於車城站下車。

Oo秋八月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