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一個人大約需要一千萬元,才能安享餘年,相當一個人必須在還能工作的三十年內,自行累積準備不足的六、七百萬元退休金。

而除了保險之外,可以運用的工具,以及值得借鏡的方法 其實還有不少。

孩子越來越少、壽命越來越長、老人越來越多!一個人可以不要費心理財賺大錢,卻不能不準備退休金!因為有錢才能過一生。

不過,要有效累積退休金,除了保險外,還是有不少厲害的理財工具。

時間及資產配置是成功關鍵但不論理財工具再怎麼厲害,理財專家指出,時間及資產配置,才是退休規劃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經濟景氣及國家財政大不如前,許多人可能面臨舊制退休金不保、新制退休金不好的尷尬局面。加上養兒防老早已成為神話,靠政府養老更是不切實際,自己準備好退休金「救生圈」,才能避免「又老又窮」、「活到老做到死」的夢魘。

ING安泰投顧董事長鄭淑弘指出,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財務規劃,其實「時間」及「資產配置」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因為越早開始做退休規劃,或者將準備的時間拉長,比如不要太早退休,因所需要的投資報酬率越低,自己訂下的退休規劃目標,當然就越容易達成。

退休規劃最重要的是時間

鄭淑弘表示,在做退休規劃的過程中,首先必須設想自己「到底能夠活多久」?因為一般的理想狀況,是能在死時花完最後一毛錢。許多退休計劃也大多以此為前提,來計算退休金的金額。

因此,估算自己的剩餘壽命就變的很重要。餘命估的太短,很容易會出現活太久,而退休金準備不足的窘境,因此,一般寧可多估一點,也不要少估,以免晚景悽涼。

至於估算所謂的平均餘命,一般可參考內政部公布的簡易生命表。舉例來說,95年台閩地區男性的平均餘命為74.57歲,女性則為80.81歲,若簡單計算,一位30歲男性的餘命大約有44.57年,一位30歲女性的餘命則大約是50.81年。

當然,居住地不同,醫療、衛生環境或生活習慣不一,也會影響一個人的平均餘命。加上現在醫療水準進步,將來的餘命勢必還會繼續增長,因此,做退休規劃時,還要懂得適時調整,以免遇到活得太久,卻無錢可用的問題。

接下來,鄭淑弘強調,估算何時可以退休?退休後要過什麼水準的生活?也會影響一個人要選擇那些理財工具及投資的積極程度。

以前述平均餘命的數字來看,一位30歲開始進行退休規劃的女性,假設要在60歲時退休,大約有30年的時間,可以累積退休後20年所需的生活支出。

如前所述,鄭淑弘指出,可以準備的時間越長,就越能使用比較穩建的方式或工具,來籌措退休基金。因此,適當且有彈性的資產配置,絕對有其必要。

適合的退休理財工具

雖然,如果每筆退休金都能有30年的時間投資、規劃,目標一般不難輕易達成,但在理財工具的選擇上,還是需要特別注意,有些工具並不適合利用,或者不適合所有的人。

首先,鄭淑弘表示,民間常見的標會、定存……等,都不適合拿來做為退休金的準備工具。前者是可投資時間太短且有倒會風險,後者則是報酬率太低,恐怕無法達到對抗通膨,滿足退休規劃的需求。

其次,有很多老一輩的人認為,買房收租,當個包租婆、包租公,應該是很理想的方法,但這必須先準備一筆錢買房子,而且眼光不僅要準確,還要有能力承擔萬一碰到惡房客等後續的管理問題,所以一般也不會建議用來做退休規劃。

再來,如果是直接購買債券,也有所需金額動輒數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問題。

而專為老年退休生活所設計的年金保險契約,除了具有稅負上的優惠外,因為是定期繳交保險費,還具有定時定額儲蓄的功能,只是投資報酬率掌握在保險公司手中。

投資型保單是比較理想的工具,但在基金的選擇上,仍需具有相當的能力。

良好的資產配置才禁得起考驗

當然,鄭淑弘指出,購買投資型保險或自己做共同基金的投資組合,一定要依照人生不同階段的風險承擔能力,將債券型基金及股票型基金相互搭配,畢竟有良好的資產配置,才能禁得起多空市場的考驗。

以近20年來,MSCI世界指數的年化平均報酬率約8%,做為投資股票型基金的年平均報酬率來看,由於遠高於通貨膨脹率,不僅可以縮減退休規劃的時間,還可減輕退休規劃負擔。

舉例來說,一個人若要在20年後,存夠2,000萬元作為退休金,也就是退休後仍維持每月約83,000元的生活水準,以年化投資報酬率8%計算,一個人大概只要投資22,000元左右,就足夠應付了。

至少1,000萬元才能安享餘年德盛安聯投信總經理許慶雲表示,其實只要試算一下,就可以知道光靠政府及企業的退休金,實在無法負擔一個人的退休生活!

因為在現有制度下,一般人工作30年後退休,以上兩者合計大約只能領到300萬元~400萬元,而考量物價上漲、醫療費用、晚年年數等因素,大約需要1,000萬元才能安享餘年,這相當一個人必須在30年內,自行累積準備不足的六、七百萬元退休金,不可不重視。

許慶雲進一步表示,從年輕到接近退休的準備過程中,一個人應依據不同年齡,調整不同的資產配置,達到控制投資組合風險、追求長期資本累積及報酬的退休金投資訴求。

選擇合適的投資工具 借力使力

許慶雲認為,退休理財規劃應重視投資工具的選擇。絕對報酬基金及目標日期型基金,則是最適合借力使力的標的, 應該列為核心投資。

因為退休金比較不容許承擔資本損失的風險,而絕對報酬基金是以控制投資組合風險為主,追求某一個區間的絕對報酬,是不錯的投資工具。比如運用財務工程技術,投資在全球金融市場的計量模組基金。

但因報酬相對的就是風險,因此,民眾仍需依距離退休的時間不同,根據適合的風險承受能力,適時轉換不同風險及報酬型態的絕對報酬型基金。

此外,目標日期基金是隨著目標日期的到來,主動進行相關資產配置,比如距離目標日期較遠,投資在高風險性資產的比重就較高,而隨著目標日期接近,逐漸提高低風險性資產的比重,以達到初期重獲利,後期重增值的訴求,可以彌補一般人無法適時轉換投資標的缺點,可說是退休理財絕佳的投資工具。

勿讓通貨膨脹成為盲點

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富林明投信協理邱亮士提醒,一般人籌措退休金時,經常會忽略通貨膨脹率這個盲點。尤其國內這幾年物價還算穩定,很多人對此掉以輕心,可是,一旦出現惡性通膨,勢必成為許多人做退休規劃的「殺手」,不可不慎!

處在當前這個時代,養兒不但不是投資,反而是負債,企業及政府提供的退休保障,又只能應付部分退休需求,如何預約一個無憂無慮的退休生活,是你我必須正視、關切的重要課題。不要到了60歲,才驚覺退休金不夠,那可就糗大了!

7招退休理財小訣竅

第1招:檢查財務狀況 釐清財務目標首先應釐清目前的財務狀況,包括:現階段財務、債務清單,每月收支概況,以及未來想要的退休生活藍圖。唯有「認清自己」,才能進一步設計出「適當」且「達成率高」的退休目標。

第2招:增長理財智能 挑選適當的工具投資是門學問,市場上雖有琳瑯滿目的理財工具,但若沒有足夠知識,仍舊不知要如何跨出理財第一步。由於共同基金具有分散風險,投資多元化、進入障礙低等特色,最適合作為退休理財等長期投資規劃的工具。

第3招:重視退休規劃 排除額外開銷一旦擬定好退休計劃後,就應該確實執行,投資計畫才能見效。有些人設定好理財目標後卻無法達成,問題往往出在執行力薄弱。例如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基金,投資期間卻因為其他開銷支出,而終止投資計畫。

第4招:確認收支平衡 避免入不敷出很多人都知道減少花費,也是增加財富的一種方式,但能落實的人卻少之又少,尤其在購買奢侈品或衝動消費後,才發現同一筆資金可以挪作他用。因此,下定決心執行理財規劃後,還必須檢視日常生活的開支,減少無謂的支出。

第5招:清償卡債借貸 遠離循環利率一般雙卡使用者應避免動用高循環利率。因為支付給銀行的高利率,就是自己在投資報酬上的高損失,唯有降低使用高循環利率的機會,能夠用在投資理財的資金,才能夠有效增加。

第6招:延長職場生涯 儲蓄退休生活「延長退休年齡」聽起來不太像是個好建議,但對於尚未做退休規劃的人而言,延長職場生涯,相對可擁有更多的時間累積財富。

第7招:出售房屋套利 退休逍遙愜意如果目前的住所,未來還有一段漲價空間,不如在接近退休時,以好價錢賣出,再另外找個較便宜的住所。畢竟出售住所的利得,通常不低,如果能因此充實退休金,當然可以更輕鬆逍遙。

Oo秋八月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星 

該準備多少銀子才能逍遙下半生?

 

提早退休,成了現代人的一致想望,想望能否達成端視老本存夠沒。到底存多少老本才能夠幸福退休呢?

「錢不是萬能,但沒錢卻萬萬不能」這句話套用在退休生活的規劃上再貼切不過了,不管退休後是要過著深居簡出的田園生活、服務人群的義工生活、全球走透透的逍遙人生,亦或是要趕搭正興起的海外長住旅遊(long stay),生活上的食衣住行育樂幾乎沒有一樣能與錢脫離得了關係。而面對長達2、30年的退休生活,到底該準備多少銀子才能幸福退休呢?

退休後費用約是退休前的6到8成

要計算該為退休準備多少費用前,首先,就是要先確認自己退休後想要過甚麼樣的生活?由於每個人對退休後的生活型態有不同的渴望,因此退休目標的設定及規畫方式也就必須有所不同。譬如,有的人搬到鄉下過著深居簡出的田園生活,有的人卻希望能過著每週上上餐館、每年出國渡幾次假的優渥生活,這兩種生活型態所需準備的費用當然就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決定退休的生活型態是計算退休費用的首要工作。

而一般人會認為退休後有不少費用都可省下,例如上班的通勤費、治裝費、應酬交際費及所得稅等支出都可省下,但由於退出職場後自由時間增加以及身體功能退化,娛樂旅遊及身體保健的醫療費用也跟著提高,還有一些人際關係的應酬也免不了,因此退休後的費用支出並不如想像中能比退休前省下很多,平均來說,退休後所需要的生活費用,大約是退休前的6到8成。

500萬元僅能夠1個人過很基本的退休生活

到底該準備多少錢才夠維持退休後的基本生活呢?如果用主計處統計的家庭收支金額來算,94年台灣地區平均每戶的支出是88萬8,670元,除上平均每戶人口數3.42,則可算出國人平均每年的支出是25萬9,845元,若以20年的退休生活來算,則一個人必須準備519萬6,900元(259,845元×20年=5,196,900元),夫妻兩人就得準備1,039萬3,800元;若是30年則需要779萬5,350元,夫妻兩人就得準備1,559萬700元;如果住的是高物價的台北市,則年平均支出達38萬5,890元,20年的退休生活就須準備771萬7,800元(385,890元×20年=7,717,800元),夫妻兩人就得準備1,543萬5,600元;若是30年就更高達1,157萬6,700元,夫妻兩人就得準備2,315萬3,400元。

台北市退休費用每對夫妻平均比全國多830萬

 

 

 

每人25萬9,845元的支出只是全國平均數,如果按不同地區來看,因為消費水準及平均壽命不同,所須的退休基本生活費用差距就很大。如果以台北市跟全國各縣市來比較,台北市平均每人每年支出為38萬5,890元,比全國的25萬9,845元高出12萬6,045元,加上台北市民的平均壽命不論男女又都高於全國,因此,一對現年55歲要退休的夫妻,如果是居住在台北地區,則夫妻兩人所須的退休基本生活費用合計需要1,960萬3,212元,比全國各縣市平均所需的1,130萬3,258元,足足多出約830萬元(詳表1)。而且這還是以目前的標準來算,如果夫妻現年才50歲打算55歲退休,那麼就應該用5年後的平均生活支出及平均壽命來算,到時候金額一定會更高。還有,這些數字都只是基本的消費水準,如果想要過中等或更優質的退休生活,所需金額就要再調整。

基本生活水平每餐飲食費不到45元

以94年國人每年25萬9,845元的平均支出,做為計算退休生活費用的標準,到底與實際生活的開銷是否吻合呢?若將一年25萬9,845元、一個月2萬1,654元的平均支出,按主計處統計的「平均每戶家庭支出分配項目比」,分配在各項開銷上來看,或許更能了解實際的狀況。一般國人的日常生活開銷項目,在消費性支出上包括飲食、衣著、住宅、醫療保健、交通、娛樂及雜項;非消費性支出包括各項利息支出、婚喪壽慶禮金、捐款、各項稅捐支出及社會保險保費支出等。

而每月2萬1,654元的支出若分配到日常生活各項開銷上,在飲食費部分每月只能花4,036元,一餐才45元,連個便當都買不起,衣著費僅581元,醫療保健費2,290元,交通及娛樂費各2,000出頭(詳表2)。而這看起來蠻拮据的生活水平,若退休後要存活20年,就需要準備519萬6,960元。

優渥退休生活2,000萬準備金跑不掉

如果想要過好一點或更優質的生活,假設以月基本生活費的倍數來算,則每月4萬3,308元的「中等生活」(以基本生活2倍為計算基準)及8萬6,616元的「優渥生活」(以基本生活4倍為計算基準),在20年退休歲月的假設下,所需準備的金額分別就高達1,039萬3,920元及2,078萬7,840元;如果是夫妻2人的話,「中等生活」就要準備2,078萬7,840元、「優渥生活」則必須準備4,157萬5,680元。

Oo秋八月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明星 

算算自己的退休金缺口!

 

看到報章雜誌寫著「專家提出警告,35歲是準備退休金拉警報的年齡,如果再晚五年,每月得多存一倍以上的金額,才能達到目標」,結婚2年且育有一子的舜子,終於下定決心要開始行動。但是夫妻倆討論半天卻摸不著頭緒,不知退休規劃該從何做起?

步驟1:預估退休生活的資金需求 要估計退休生活的資金需求,必須要先確定以下幾件事:
退休後想過甚麼樣水平的生活?
每個月的生活支出需多少?
想要幾歲退休?
還有幾年可以準備?
退休後的存活期間多長?
步驟2:計算退休時可能擁有的資產
接著就是計算目前身邊所擁有的金融性資產,包括股票、基金、存款等投資工具,預計到退休時,共可累積成多少的可用資金。
步驟3:計算退休時所得領取的公、勞保給付及退休金
再來便是依自己的身分,譬如是軍人、公教人員或是一般公司行號員工等,計算退休時可能獲得的各種社會保險給付,以及政府退休金等。
步驟4:計算退休金的資金缺口
將所預估的退休資金需求,減掉已經累積的資產價值,再減掉退休時所能領到的公勞保老年給付以及退休金等,所得到的數值就是退休金的資金缺口。即: 預估的退休資金需求-預估退休時所擁有資產的累積價值-公、勞保的老年給付-勞工退休金或軍公教保險養老給付=退休金的資金缺口。
步驟5:針對缺口作適當的規畫
最後的步驟便是針對所預估的資金缺口,挑選適合的理財工具,譬如定存、投資股票、基金或購買各種針對退休所設計的保險,像年金保險、儲蓄壽險及投資型保險等,並定期檢視、有效調整,以確保能達成預訂的財務目標。

用實際案例算退休金缺口

以舜子為例,假設舜子30歲開始工作,當時月薪3萬元,每年調薪2%,他打算60歲退休,退休後希望每月能有4.2萬元好花用,若假設舜子平均壽命80歲。那麼舜子的退休金缺口為:

勞保老年給付與勞退金如何計算?

在案例中對於勞保部分,舜子從30歲工作到60歲共30年年資,依規定可領45個月的勞保老年給付,以目前最高4萬3,900元投保薪資計算,共可領得197萬5,500元(43,900元×45=1,975,500元);至於勞工退休金部分,如果舜子選擇勞退舊制,則在他60歲退休時,30年工作年資依舊制規定可領45個月退休金,而月退休金是以退休前6個月工資平均計算,舜子3萬塊月薪在每年調薪2%下到60歲已增加到5萬4,340元【30,000元×1.8114(利率2%,30年的複利終值)=54,340元】,因此可領244萬5,338元(54,340元×45=2,445,338元)勞退金。如果舜子是選擇新制,那麼雇主每月為他提撥當月薪資6%的勞退金,到他60歲時所累積的金額為138萬2,248元(這部分金額可直接上勞委會網站,直接輸入設定數字便可算出)。

勞保加勞退金 僅達退休月薪的3成上下

 

 

 

計算退休金時也常運用到「所得替代率」的觀念,所謂「所得替代率」是指退休後所領退休金占退休前薪資所得的比率,是衡量退休以後能否過著與退休前相同生活水準的指標。而從舜子的例子來看,工作30年,在採勞退舊制下,勞保加勞退的所得替代率才33.9%(詳表1);若採新制則所得替代率合計更低為29.7%(詳表2)。也就是說,如果光靠勞保老年給付與勞退金(舊制),舜子退休時每月可領1萬8,437元,佔當時月薪5萬4,340元的33.9%。如果是採新制則每月僅領得1萬5,895元,所得替代率才29.7%,不到3成。 關於舜子勞保與勞退金所得替代率的計算情況詳表1及表2。

500萬缺口如何提存?

針對500萬元的退休金缺口,舜子除了可選擇定存、購買股票、基金外,還能透過投保各種為退休規劃的保險商品,像儲蓄壽險、年金保險及各類投資型保險等籌措。但不管運用哪一種方式,「時間」與「複利」都是最重要的兩大因素。假設舜子從30歲開始存錢,在報酬率為6%情況下,30年後要有500萬元退休金目標,現在每個月只要存4,953元;如果40歲才開始存則每個月需要10,786元才夠;若延到50歲才開始,就會更吃力,每月應提存的金額要提高到30,358元,這也就是理財專家常提出的「越早存錢或越早投保,越輕鬆的道理」。

精彩的退休生活 靠自己準備 依據世界銀行對退休後舒適生活建議的所得替代率70%來看,國人若單純僅想仰賴勞保老年給付、勞退新制退休金,從舜子的例子來看就知道明顯不足,何況如果工作年限不像舜子那樣長達30年,或薪資低一些,所得領取的退休金就更少了。而政府提供的這些退休金還僅限於受僱勞工,其他更多未在就業市場上的人口,例如家庭主婦等,退休金缺口當然更大。

想要擁有滿意的退休生活,提早規劃的人絕對比什麼都不做的人掌握更大的勝算,在洞悉退休金缺口後,退休藍圖愈早規劃愈好,有人說:「生命的靈魂是上帝創造的,生活的精彩是自己規劃的」,一點都沒錯。

Oo秋八月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