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梅子原產於我國,根據成熟的程度和加工的方法不同而有不同的稱謂:未成熟果實稱為「青梅」,初熟時稱為「黃梅」,經草煙熏至黑色時,稱為「烏梅」,鹽或糖漬的稱為「白梅」。
自古以來,烏梅作為一味十分重要的中藥,受到臨床醫家的廣泛重視。在古藉中多有記載。張仲景在其《傷寒雜病論》中則載有「烏梅丸」以治療蛔厥。
自古以來,烏梅作為一味十分重要的中藥,受到臨床醫家的廣泛重視。在古藉中多有記載。張仲景在其《傷寒雜病論》中則載有「烏梅丸」以治療蛔厥。
《本草綱目》則記載烏梅能「斂肺、澀腸,治久咳、瘧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腫、湧痰、殺蟲,解魚毒、馬汗毒、硫磺毒」。
現代藥理研究認為:烏梅含有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碳水化合物、谷甾醇、齊墩果酸樣物質、蠟樣物質等。而且其對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等均有抑製作用。同時,對癬菌、小芽孢菌等致病真菌也有抑製作用。動物實驗證實尚有抗過敏作用。
因此,大大擴張了烏梅的應用範圍,如因其鉀含量較一般水果高,故對於常服利尿藥者,可吃一些烏梅來補充鉀。 現代中藥學將其概括為性平、味酸、無毒,入肝、脾、肺、大腸經,有收斂生津、安蛔驅蟲的功效,主治久咳、虛熱煩渴、久瘧、久瀉、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嘔吐、鉤蟲病、牛皮癬等症。近年來其臨床應用不斷拓展,廣泛用於治療慢性乙型肝炎、過敏性結腸炎、銀屑病、子宮脫垂、齲齒、蕁麻疹、神經衰弱失眠症、黴菌性陰道炎、失調性子宮出血、足跟痛等病證。
烏梅雖治病甚廣,但概括起來,其功效主要有四:
因此,大大擴張了烏梅的應用範圍,如因其鉀含量較一般水果高,故對於常服利尿藥者,可吃一些烏梅來補充鉀。 現代中藥學將其概括為性平、味酸、無毒,入肝、脾、肺、大腸經,有收斂生津、安蛔驅蟲的功效,主治久咳、虛熱煩渴、久瘧、久瀉、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嘔吐、鉤蟲病、牛皮癬等症。近年來其臨床應用不斷拓展,廣泛用於治療慢性乙型肝炎、過敏性結腸炎、銀屑病、子宮脫垂、齲齒、蕁麻疹、神經衰弱失眠症、黴菌性陰道炎、失調性子宮出血、足跟痛等病證。
烏梅雖治病甚廣,但概括起來,其功效主要有四:
一是收斂之功甚強,故大凡汗出津洩、氣虛陷下、瀉痢滑腸、吐衄崩漏、遺精帶下、肺虛久嗽等虛損滑洩之症,均可奏效;
二是補養之功甚偉,烏梅能養陰生津而潤胃護脾,又滋養肝陰,故精氣耗傷之證皆可用之,卓有功效;
三是有止痛之能,烏梅可舒筋緩急、利膽安蛔,故凡筋脈拘急、肢體疼痛,以及膽道蛔蟲、腸蟲攣痛之症皆可用之而收功。
四是有腐蝕之功,烏梅可去青黑痣,蝕惡肉,平胬肉,故臨床用其治療膽囊息肉取得良效。
下面是單用烏梅的一些驗方,可供臨床參考。
1.治急慢性咽喉炎:烏梅1個,洗淨,含服,將津液慢慢下嚥,每日2次。
2.治糖尿病:烏梅15g,煎湯代茶飲,可有很好的生津止渴作用。
3.治雞眼、疣:烏梅200g,煮爛去核,文火收膏,加適量鹽、醋調成稀糊,塗於患處,每日1次。
4.治潰瘍:烏梅燒存性,研末,以茶油調敷。
5.治小兒頭瘡:烏梅燒末,麻油調塗。
6.治尿血:烏梅燒存性,研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40丸,酒下。
7.治白癬風:烏梅(鮮者)搗汁,塗擦。或燒存性,醋和塗抹。
8.治皮膚潰瘍:烏梅肉加適量醋研爛,或用烏梅2份,凡士林l份,製成烏梅軟膏外敷。每日上藥1次。
9.解酒:用烏梅兩個,浸於一杯溫水中,約5分鐘後飲之即可。
下面是單用烏梅的一些驗方,可供臨床參考。
1.治急慢性咽喉炎:烏梅1個,洗淨,含服,將津液慢慢下嚥,每日2次。
2.治糖尿病:烏梅15g,煎湯代茶飲,可有很好的生津止渴作用。
3.治雞眼、疣:烏梅200g,煮爛去核,文火收膏,加適量鹽、醋調成稀糊,塗於患處,每日1次。
4.治潰瘍:烏梅燒存性,研末,以茶油調敷。
5.治小兒頭瘡:烏梅燒末,麻油調塗。
6.治尿血:烏梅燒存性,研末,醋糊丸如梧子大,每服40丸,酒下。
7.治白癬風:烏梅(鮮者)搗汁,塗擦。或燒存性,醋和塗抹。
8.治皮膚潰瘍:烏梅肉加適量醋研爛,或用烏梅2份,凡士林l份,製成烏梅軟膏外敷。每日上藥1次。
9.解酒:用烏梅兩個,浸於一杯溫水中,約5分鐘後飲之即可。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